找到相关内容2617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僧兵研究

    知道许多僧兵的事情,他也是僧兵林卡会的一员。他对细节的杰出回忆非常有价值。他仔细区别自己的经验和传闻、常常这样说:他听说过,但并未亲眼见过,除非在这些字 眼上他不想再复述。因为他是通过我妻子的家庭认识...

    梅·高尔斯坦 撰文 黄维忠 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2270523.html
  • 晚清变法思想中的汉学与佛学(上)

    竟难其人,若复不择方便门求解脱路,生死来到作何抵对?」65彭的入佛只是「方便」,目的在于救己救世,而非逃避。自珍回答了彭提出的问题。  龚晚年回忆说,江沅(字铁君,1766-1837)是他的第一个佛学...

    杨际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90470761.html
  • 晚清变法思想中的汉学与佛学(下)

    课题仍具有现实意义。谭嗣同从伦理上对传统中国的总体性攻击源自于王夫之的思维路向。宋恕对王夫之、黄宗羲政治思想的推崇引发了对君主制合法性信念的动摇。  章太炎回忆说1897年春,「会平阳宋恕平子来,与语,...412。   118 张国焘回忆说,陈独秀认为「如果中国共产党人不参加类似辛亥革命的革命运动和反日爱国运动,则就根本不必成其为共产党。」(张国焘《我的回忆》,上,北京:东方出版社,2004,页91)...

    杨际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90570762.html
  • 林清玄学佛散文的教主形象

    间的冲突并未如其事后的回忆那么严重。林清玄也曾表示其学佛是受太太的影向,甚至是他太太发了很大的气力,才把他带入佛教的经典智慧里[注17],另方面是因其内心的关卡,思考如何突破生活的层次与文章的意境[注...

    郑志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11070842.html
  • 罗锦堂:佛典中的“观”与“念”(2)

    一样高的;若再观  不来,那么就去观雕刻的佛像,或纸画的佛像,开着眼睛观,闭着眼  睛想。」由此可知,「观」之一字,既可以用心眼观,也可以用肉眼  观;心眼观,是智慧的透视,肉眼观,是实相的回忆,二者...

    罗锦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12970856.html
  • 身是维摩不着花──黄玉阶之宗教活动

    灵泉寺主持人善慧法师,在他成为正式受戒僧侣前,便曾皈依斋  教龙华派 ( 注 49)。 另外,台湾第一位医学博士杜聪明也回忆说他  的父亲与二伯父与黄玉阶过往甚密, 并尊敬黄为「佛教指导者」  (注 ...

    李世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23370921.html
  • 陈英善:评《从“法性即无明”到“性恶”》(2)

    〈杨文〉,页 143。  (注106)参见《陈书》,页 473。  页111  常不合他系原意,甚之将之扭曲」。  走笔至此,笔者有极深之感触,回忆起民国 77 年笔者  最初向中华佛学研究所提出《...

    陈英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543771102.html
  • 缘起:传统的诠释是错的吗?

    可从三方面来分析:  (1)业:在死前最后的认知过程,濒死者可能会回忆或‘释放’出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...

    Michael S. Drummond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2571284.html
  • 演慈法师:弥勒信仰概述(1)

    而去,天亮醒时觉得非常惊异,第二天,寺中一角落光芒四射,大师循这道光寻找,竟然发现内有一弥勒上生经,和数卷发光纸。当他回忆昨夜之梦时,心想,必定是慈氏菩萨令我注解本经,以救众生出离苦坑。   大师一生...

    演慈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05171697.html
  • 满眼菩提树 心似满月明——解读马明博“菩提树下”系列作品

    有功德的一种行为走向。  人无实践,其实心里就无有根基,我因此想到文革时候的“回忆苦思甜”,现在看来,那也算是一种行为“教导”吧,让人通过这个过程而领悟到彼时的情景,激发对于当下情景给予珍惜之。文革中...

    峻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12273383.html